为深化金融科技领域的教学实践,提升本科课程教学质量,金融科技教研室于8月28日下午举办新进教师试讲活动。试讲内容涵盖金融科技的理论基础、技术应用、实践案例及监管变化等核心内容。特邀秦嘉老师进行专业点评。
作为金融科技本科教学的教师,魏霄老师深谙本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需求。此次试讲中,她围绕“认识金融科技”“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原理”“金融科技的实践”“金融科技带来的调控及监管变化”四大板块,以“理论铺垫+案例拆解+认知引导”的模式,将复杂的金融科技知识转化为适配本科教学的内容,让课堂既具专业性,又不失通俗性。
在“认识金融科技”板块,魏霄老师摒弃了晦涩的学术定义,从本科学生熟悉的“手机支付”“智能理财APP”等日常场景切入,逐步引出金融科技的核心概念,再梳理其从“金融电子化”到“智能金融”的发展脉络。她特别强调:“对本科生而言,先建立‘金融科技就在身边’的认知,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深层价值。”同时,她结合金融行业岗位需求,说明本科阶段学习金融科技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意义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进入“金融科技的技术应用原理”板块,魏霄老师针对本科教学的基础性要求,聚焦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三大核心技术,避免深入复杂的技术代码,转而从“技术能解决什么金融问题”的角度展开。例如讲解区块链时,她通过“班级互助账本”的类比,通俗解释“去中心化”“不可篡改”特性,帮助本科学生突破技术认知难点。
在“金融科技的实践”板块,魏霄老师精选了适配本科认知的案例,如某银行针对大学生的“智能助学贷款系统”、基金公司的“入门级智能投顾产品”等。她不仅拆解案例中的金融科技应用点,还引导学生思考“这些产品如何兼顾便捷性与安全性”,并设置“如果你是产品设计者,会如何优化大学生使用体验”的小型讨论点,贴合本科教学中“互动启发”的需求,让学生从“被动听”转向“主动想”。
最后,“金融科技带来的调控及监管变化”板块中,魏霄老师结合本科学生的社会认知水平,以我国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22-2025年)》、校园贷监管政策等与学生生活或未来职业相关的内容为重点,讲解监管政策如何应对金融科技风险。她特别提醒:“本科阶段了解监管知识,不是要成为监管专家,而是要建立‘合规意识’,这对未来进入金融行业至关重要。”
试讲结束后,秦嘉老师从本科教学适配性、内容设计、教学方法三个维度进行点评。她高度肯定魏霄老师的试讲:“本次内容完全贴合本科教学需求,没有盲目追求技术深度,而是从学生认知出发,用场景化、案例化的方式搭建知识框架,既符合本科课程‘打基础、引方向’的定位,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,这是本科金融科技教学的核心要义。”同时,她也提出建议:“可增加‘本科学生金融科技实践作业设计’的内容,如让学生分组设计简单的金融科技产品方案,进一步强化本科教学的实践导向。”
此次试讲不仅展现了魏霄老师对本科金融科技课程的深刻理解,也为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。参与教师表示,通过此次活动,更清晰地把握了本科阶段金融科技课程的教学重点,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教学与学习方法,助力金融科技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